2020 Q1 - 高筑墙 广积粮

前言

这里将分为 新冠肺炎读书公司发展个人输出,总结第一个季度。

新冠 让我们高筑墙,隔离在家。

自己在家很自由,可以做自己的事情来 广积粮

新冠肺炎

与众不同的 2020 开头

在整个 2020 起头的日子里,要说对我影响最大的事情。肯定就是“新冠肺炎”。

本来都已准备好好放假过个节,结果最后几天,“新冠肺炎”就这么袭击了我们的生活。

起初只是在微博看到,开始有些苗头,由于妹妹是护士,就去跟她询问。结果答复是 – “纯属谣言”。

本着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,何况网络上实锤开始一个个出现,在广州大家已经开始排队买口罩了。开始准备买口罩戴口罩。

最初的几天,还好家里的 “医药箱” 提前储备了物资,里面还有两包 N95 ,帮助我和女友共同度过这段口罩难求的特殊时期。

刚送走女票,就是广州地铁等开始要求测量体温等措施了。

全国上下的封闭

疫情逐渐升级,全国上下都开始封锁道路了。各地出现很多版本的封路策略。

以往走亲戚的习惯开始没有了。

家里的长辈们从一开始不以为然,到后面主动转发各种疫情情况。

从大家到小家,都重视上了。

老家租客要求免租

中间也发生很多过温暖的措施,其中之一就广东地区一些房东开始给租客免租。

这成了一个新闻。

很多老家也有房子在收租,于是收到很多租客的意见说要求免租,说各种可怜话,甚至说是国家规定。

一件好事,被人拿来当作必须的事情,未免有些道德绑架了吧?当然是拒绝了。

外婆给他们的回复是:你得了肺炎的话,就免租,还给你捐钱。

女票也问了好几次,能不能让房东免租。我开不了这个口,毕竟谁都需要钱,我的收入也没受到影响,遵守契约。

厨艺学习

自己待了一段时间,放松很多。

学会了做几道菜。做饭菜很减压,有人一起吃的话,也会有分享的乐趣。

疫情在家同时也是一个考验自制力的事情。

放了工作以来最长的一个假期。没想到,是以这样一种方式,开始了没有996的生活~

人生充满了意外!

读书

疫情在家读完了一些书,记录一下。

《异类》

主要是对 “成功的原因不尽相同” 的一种探究,提供一些支撑。

让大家看到,成功崭露头角的人,是先具备一些条件,才得到机会。

但我认为,有类似条件的人不少,最后能真正做成的也没几个。

不可否认大家得益于一些条件,而最终还是人的 “兴趣” 作为最大的驱动。

比如我7岁时候,2002年,家里就有电脑,打印机,上网了。一年级父母还送我去学 “五笔打字” 培训。我也有收获,就是目前一直用的上的 “盲打”。可决定我走上程序的行当,是大学通知我进行专业调剂,调剂到计算机。中小学我最大的兴趣还是做买卖,大学更想学广告一点,当然了,最后我可能也没那么热爱。

《胡雪岩》

  • 以诚待人,胸怀宽大。对于有嫌隙的同事,仍然可以有真诚合作。
  • 花花轿子人抬人。借助朋友们的力量,充分利用资源机会,互相成就。
  • 钱不在多,只要会用。路边麻辣烫的滋味可以胜过宴席。
  • 人生得意或者松散一阵,整个状态就被卸掉劲道,消磨一个人的志气。
  • 贵人相助很重要,最重要自己不能是一把烂泥。

《清单革命》

前任公司老板推荐的书。

犯错一般是两种,一种是无知之错,因为根本不懂,不知道,做错了,一种是无能之错,自己其实具备处理的相关的能力,但是疏忽了。

自己就犯了一个无能之错,前一天轮班,充电器拉在公司,假如有一个下班清单,每次检查,就可以检查出漏带回家的东西。

更重要是,越复杂的行业,越需要靠清单去检查和记忆。医疗,航空,建筑等行业都开始了他们的清单革命,软件行业发展到现在,其实也是一样。要抛弃 “大师”,依靠组织的力量。

《四个春天》

温暖的文字,作者结尾谈到目标导向所做的努力,很有共鸣。为了完成目标,可以不辞辛苦,跨领域学习很多技能。

《你今天真好看》

轻松幽默,治愈

《哈佛极简中国史》

确实很简单,不过可以从国际历史角度看待中国的发展

公司的发展

这次的年会到了五星级酒店开。员工人数达到 260 。

节目很热闹,不过抽奖的奖品却没有去年的力度了…我一个也无…

年终奖的数字,其实相对付出,可以说不多。

不过我本来期望也不高,达到了。有合的来的领导和同事在,鉴于目前情况,是很可以理解的。

今年是发展的关键一年。希望以后工资可以多起来吧。

年后换帅

在过年之后,项目宣布换了一个总经理。

中间很多涉及的事情比较隐私,只能说,利益面前检验人心。

利与义,孰轻?孰重?

我这个年龄,可能还是选择义气吧。因为我本来有的也不多,需要的也不多。

我也不否认,如果到了某一个阶段,我的确很需要钱,可能又换一个衡量尺度。

至少在这几年,对于我来说,义仍然大于利。

个人输出

其实思考半天输出文章的问题,还是在度的掌握。

写文章的时候,常常 一叶障目,不见森林

第一是,提笔之前,想的太多,了解太多。怕写不好。犹犹豫豫的。

第二是出不来,提笔写起来,资料逐层查下去。就发现,哎呀,这不懂,那不懂,感觉最后什么都弄完,一本书没有,可能半本会有。

在这里需要一个尺度,把握度。

这里设定的就是,首先自己能把逻辑理清楚,第二把自己当作完全不懂的人,看一遍出来,能够对这个问题感觉没有疑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