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 的盛夏之末

时间过得佷快,本来早该写的一篇总结,拖拖拉拉了三四个月,到了十月。

事实证明,如果不加以控制,琐事足以把重要的事情淹没。

游戏

最近小半年花费不少时间在玩自己事业群做的 《三国志战略版》。

发现赚钱的原因,还在于它有一定的社交属性,会存在 “情感” 维系着玩家。

如果说一个人搞单打独斗的模式,即使你氪金得再多,在这种机制下面是玩不了几天的,千军万马会将你吞没。

你需要合作,合作就需要加入同盟组织,拥有兄弟姐妹才能获得游戏的体验。

很久没花这么多时间玩游戏,在了解自己公司的吸金产品过程中,也找到一些乐趣。

感受下来,游戏确实能给人提供不少精神上的愉快和成就,在现代生活和工作的忙碌当中,比较少有机会往出游玩或者聚会,玩一小会儿游戏的成本又很低,自然会让很多人喜欢上玩游戏🎮

不过凡事都是双刃剑,需要控制好玩游戏的时间。

新环境的适应

最近一段时间通过了试用期考核,过程中体验了一次怎么在新公司做 PPT 汇报,怎么去制定绩效和价值观打分。

阿里的行政方面做得太好了:

  • 食堂的菜式很多,便宜但分量足,每天还有食材检验,任何问题反馈都会第一时间解决(我饭里嚼到一个砂子都赔给我 100 块..)。
  • 进出的安保人员每次都会热情地对你问好,下雨的时候甚至会帮你撑伞送一段。
  • 公司提供免费打车,安排在 9 点,据司机说是广州最早时间点的。甚至有疫情时,人人可以免费上下班打车。
  • 提供 4k 显示屏和苹果笔记本,以后还能 0 元购电脑。
  • 等等…

或许是从前呆在创业公司,没见过世面,作为一个打工人有这样的环境是很幸福的。

尤其是现在买房原来越来越难,在北上广工作 2 年的员工能申请 80 万的免息贷款买房。

不过任何事情都不会完美,目前看来存在困难的方面:

  • 推行一个想法存在难度。
    设置做事情的门槛,好处是安全,不做就不容易错,坏处就是限制更多可能。
    对于核心业务和功能,完全可以谨慎,对于尝试性工作,可以是开放态度。
  • 找到自己的团队位置。
    虽然在哪都做螺丝钉,但还没能释放自己的全部能量。
    需要自己继续调节,目前计划是多看看书,继续把基础知识巩固好,碰到问题时就去再做细一点。

总结下来,新公司很好的保障了工作环境,自己要把存在困难的地方平衡好。

现在也想明白了:

核心问题在于新团队成员的认可程度,对一个人完全的信任才能支持他的想法,和让他承担更大的责任。

作为一个刚刚进入的新人,需要时间和事件去证明自己,换位思考也完全理解,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。

做好自己能做的部分即可。

吃瓜与政策

吃了不少瓜,吴亦凡直接被抓了,还有阿里 807 事件…

标题是几个月前写好的,应该还有不少事情,已经记不住。

不得不说,信息爆炸的时代,最后很少有在脑海剩下的事情。

需要对信息做筛选。

总的来说,社会有些浮躁,吴亦凡事件和阿里 807 事件本质上,都是 “为了自己的某种利益”,然后 “消费公众的同情心”,最终闹出来的。

敢于曝光的行为并没有不好,目的却不再是为了 “正义”。

这种事情像什么呢:

A 冒着风险干掉坏人 B ,并不是为了保护其他人,而是为了干掉 B 能有好处。

那么当大家都赋予 A 支持和资源, A 的能力变大后,为了好处,会不会干出坏事来呢?

对于隐瞒和利用,是不可以倡导的品质,对于大众也是一种不尊重的行为。

特别说一下阿里 807 事件,内网看到了不少帖子,自己观察的一个点是:

人在舆论事件中发表的意见,只是内心深处想法的一个投射。

借景抒情,借 “807事件” 表达自己对于公司真正的意见。

想说的事情是早就想表达的,借机会说出来而已。

共性问题的提取有几个:

  • 绩效问题,多年不变的绩效制度来管理已经成长不知多少倍的组织。
  • HRG 政委制度,员工与 HRG 的联系太少或者说没有联系,感受不到温度。
  • 领导的态度冷淡或者傲慢,不重视员工感受。
  • 对于问题( PUA 或者骚扰等等),缺少更有效向上反馈的渠道。

再进一步提取:

  • 对集团人力工作和制度的不满,评价的机制过于粗暴,很多员工对此有看法有情绪。
  • 感受不到组织的温度,受到委屈没有渠道反馈和得到关怀。

这些也不是新鲜事,无论是内网或者外网,都一直有人在说的问题,发生了一个爆炸的事情,借此机会去发表观点,大家都会更重视,思考的更多一点。

阿里在上面几点都有在尝试动作一下,希望会迎来好的改变。

读书

看完的书:

  • 《OKR 工作法》:因为团队开始用 OKR ,原来工作也有在用,比较简单的拆下来自己填一个就没有然后了。这次通过看书,好好的了解 OKR ,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工具,但执行上的难度会比较大,考验一个团队管理者的能力。用好的话,能让团队成员都能聚焦在团队目标上,获得比较有挑战的结果。通常第一次执行 OKR 也都是失败的,需要持续尝试。
  • 《被讨厌的勇气》:以为是一本鸡汤书,实际上是一个心理学的书。看到一个技术牛牛 bang 的博客,他在看这本书觉得有点用,自己就去读了。很多观点对我的冲击也很大,最大的难点就是 “一致性”,要执行一个 “观念” 的话,要所有的事情都运用它才算一以贯之。真正的执行需要面对很大的 “人际关系” 压力,确实是需要 “勇气” 的事情,不是看看或者说说就行的,自由和幸福都是需要勇气的,需要代价。这一本书是需要常看的书。

之前会记录看到的电影,这段时间没有记录了,以后争取补上,或者就永远没有了。

百阿培训

网上有黑阿里的 “破冰文化”,我也不知真假。

仅就自己参加的百阿培训而言,倒没有任何不适,通过一系列的培训能给很多刚入职的人“解惑”,同时找到一个情感表达的出口。

直接罗列我自己思考和总结的点(主观性比较强):

  • 聚集同路人。聚集同期入职的同事,提供了找到 “同路人” 的途径,很多话可以对这些人说,互相倾诉困惑。尝试解决共性问题,在问题抛出来后,以团体为单位,去找解法,解决困惑。

  • 阿里文化的核心在于 “人”。喜欢培养 “领头羊” ,在面对困难的时候,强调自身采取的动作,特别是讲师对一位淘菜菜同事关于 “只被分配做什么,不被告知为什么” 的问题回答,最后的动作到了 “自己做飞机到杭州,找懂的人了解” 的程度。我马上就想到了 《致加西亚的信》 。而在团队问题上,仍然是聚焦在 “人”,网上所说的 “江湖气重” 倒是不无道理,希望把同事关系更进一步到 “兄弟姐妹”,这样的企业确实能拥有非常强的战斗力,扛过很多困难,但作为如此庞大的企业,再想有每个人之间都有 “江湖情” 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。

  • 关于企业文化,“言行举止”。
    一个老员工的言行举止就代表了企业的文化,尝试从此角度理解文化,和杭州的老员工做交流很容易知道什么是阿里味:接地气,热心,主动性很强,扁平化(互称同学)。

课程方面,CTO 合伙人鲁肃的交流与问答,这一场是所有课程之中最好的。既接地气也有高度,可执行,罗列几点:

  1. 面对低谷期,好好学习和培养基础能力,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(给一个时间点,不行可以换环境)。
  2. 生活工作平衡,自己把时间段划分,按一个比例作为生活和工作的占比,全情投入去工作或生活,而不是在各自的时间里焦虑。
  3. 接收高质量的知识,宁愿一本好书看三遍,也不看三本质量不高的书,好的知识需要反复理解才能得到。
  4. 团队管理方面,这一块没有深切工作经历,但可以记录一下:克服 “老好人” 的心理,要能清退不合适的人;对待团队成员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
  5. 直接沟通自己的需求。例如是一个休息早的人,团队喜欢开晚会时可以说,让团队知道自己工作生活习惯。保持开放的沟通态度,成员互相间合作会更好。

之后的生活

最近的政策变动也挺多的,教培行业直接凉了,滴滴被政府整改,还有各种针对互联网的动作,比如要求互联互通,严格隐私管控,未成年限时防沉迷等等..

虽然目前看到的消息不是都对自己行业有利的,但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机会,自己也要去找时代的机会。

另外的话,现在节奏留给自己生活的时间多了(也正是我原来期盼的),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,可以做些自己的事情:

  • 考驾照,开车的技能要点上了。
  • 1 年内落实下来买房子的事情,有时间可以看看房了。
  • 多和女朋友出去走走,多拍照,多吃好吃的。
  • 多回老家。
  • 读几本经典的好书。